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教育技术应用论文

教育技术应用论文

时间:2022-04-16 04:35:34

教育技术应用论文

教育技术应用论文:课外活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论文

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不仅要搞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要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它对于巩固、扩大课堂教学的成果,加速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对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发挥他们学习语文的自觉能动性;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想、发展智力;对于培养学生共产主义道德、纪律,形成崇高理想;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毅力;对于发现人才,使有才能,有特长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在小学语文课外活动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虽然还不太普及,但是,从我们的初步实践中可以看出,现代教育技术对开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确实是大有可为的。

一.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培养语文能力

在学习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中〈〈狱中联欢〉〉着篇课文之前,布置学生看电影或电视〈〈红岩〉〉,看后组织学生讨论,谈看法,谈感想,谈收获,并要求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写成文章,在墙报上发表,在同学中阅读。这样,既使学生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又培养了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和鉴赏等语文能力。

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为结合教学,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以“伟大的中华”为主题的红领巾读书会,在现有的教学软件中,挑选了“北京”,“万里长城”,“大运河”等课件,在队会上演示讲解,通过直观的展现,不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了历史知识,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而且有效地激发了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进行基本训练和智力训练

为了使学生的课外活动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我使用了一些自编自制的录音带和电脑课件,对学生进行拼音、词句、说话、朗读和智力训练。所选材料有谜语、寓言、童话、故事、诗歌、对话,以及有关各种词句的各种问题。在训练中,有的要求判断,有的要求辨析,有的要求改错,有的要求复述,有的要求说话,有的要求朗读和欣赏,还有的要求对问题分析和评价等等。

由于多媒体教学丰富多彩的声音、形象、色彩等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保障课堂教学纪律,这就为课堂活动的开展在时间上提供了保证。由于多媒体教学在内容上形象直观,学生容易理解和把握,这就促进了课外活动质量的提高。比如电影、电视、录象和目前的电脑课件,把人、事、物、景等,通过声、光、色、形的谐和,直观地展现出来,学生听得清楚,看得明白,知识和道理易于被接受并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把这些电教媒体应用于课外活动,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对听、说、读、写和欣赏、鉴别等语文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道德、纪律等教育,都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育技术应用论文:发展应用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恰当应用于教育需要做到:

第一,摒弃教育技术“从属论”,更新观念。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教育领域,改善了教育和教学条件,但又不仅仅是这些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使教学形式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对传统教学形式产生了冲击,传统的以传承性教育为主的教育思想向创造性教育为主转变。所以,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决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而是促进了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观念等的更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依赖于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中心,学生是“容器”,背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网络环境的建设为人机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创建、保障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以网络和多媒体为优秀,教学方式表现为交互性、开放性、非线性和人性化。运用于教育和教学,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所以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时必须多从学生的“学”上考虑问题,摒弃以“教”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活动中,运用人机交互,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要运用多媒体网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充分利用使用电脑教学的交互功能,在选择和准备种种教学资料时,要重在指导,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也是国际竞争更加剧烈的时代,要利用人机交互,进行综合素质训练,发展学生个性。利用人机交互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利用人机交互式教学时要始终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开展,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顺利提升到能力提高的领域,使学生掌握如何去学习的方法,达到具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教育网基础设施建设还有较大差距,国内各类各级学校之间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还相当不平衡。教育部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作为振兴教育的六大工程之一,进一步建立教育软件、课件开发中心,教育资源数据库将实现全国教育资源的共享。目前,城域教育网也正得到当地政府以及各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教育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发展必将有力地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与现代化建设进程。校园网是培养学生思维方式、创造能力的崭新平台,也是改革教育模式的制高点。领导对校园网建设要认识到位,不能只是用校园网来装“门面”,而要着重考虑如何为教师学术研究和学生学习提供方便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目前,在各校信息化建设中,信息量偏少、信息交流不够方便、专业特色不强、在信息资源建设上分工不明确是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建设的薄弱环节。建设教育教学数据库,积极制作与应用多媒体课件,研制与开发教育教学软件、网络教材将有助于教育教学资源的丰富。

第三,教育者现代信息素养的提高是信息化教学的有效保障。除了组织保障、资金保障外,人才保障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在教改中,教师是起决定力量的因素。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整合将无从谈起。如果教师的教学思想一成不变 , 就会把计算机当作传统教学方法的附属物 , 只能用它作演示或练习用,不能很好地发挥计算机的独特潜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改善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设施,加之提高教育者的现代教育技术素养,就好比建“路”、造“车”、培养“驾驶员”,三者缺一不可。现代信息技术的前行和应用,主要靠人“驾驭”,人的素质低了,技术再先进,仍然不可能普及应用。要使现代教育技术应用顺利开展,必须提高广大教育者尤其是教师的现代信息素养。现代信息技术和能力运用的内容包括熟练掌握文字处理、网络应用、多媒体信息处理,还要能熟练制作课件。教师具有现代信息素养,还需要能够掌握学科的前沿动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处理和交流教育信息,将新知识信息与课本上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过程也是具有现代信息素养的教师应该具有的技能。如在小学生习作指导过程中巧妙地运用现代电教媒体,如投影、录像、多媒体画面等,通过精心剪辑的画面、音乐和对白,将生活真实艺术地再现。在要求学生描写美丽的春天时,教师不妨先提出假设:假如让你来当画家,要求你画春天的美景, 你会在纸上画些什么呢?接着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欣赏鲜花的绽放、小溪丁丁冬冬的流动、燕子飞上飞下忙搭窝、 柳树的枝条在春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等生动形象的画面,再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情动而辞发,学生下笔时,语言就会富有情趣,轻松自如地写下了自己对美好的春天的赞歌。

在提高教师现代信息素养方面,学校应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重视本校这方面的人才,还要培养和引进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高、中级人才,以他们为龙头带动和提高所有教师的现代信息素养。现代教育技术为教育教学的开展插上了双翼,但是,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多媒体的运用并非多多益善。如果不考虑学生的认识及记忆规律,只是依赖感官刺激,课堂教学片面求“新”,学生会陷入视觉疲劳。几十张电子幻灯片在一节课上连续播放,学生会没有消化和理解的机会,结果是眼前留下了太多走马灯似的画面,这跟过去的“满堂灌”没有太大区别。“满堂机灌”,容易引起学生审美疲劳,对知识的接受与理解也是不利的。因此,要注意不能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一味地用来追求激发学生兴趣而忽视正确引导,而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注意时空的容量度,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改变了人们的学习观念和方式,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了良好平台。恰当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大大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为提高学习能力提供了保障。

作者:曲妍睿 单位: 吉林省长春市育才女子中等职业学校

教育技术应用论文:应用类课程设置教育技术论文

一、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应用类课程设置与教学的建议

针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应用课程设置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本着促进课程良性发展的原则,笔者认为需从以下几个方向努力、强化。

1据社会需求分方向分层次灵活开设实践课程

当前社会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师范类毕业生的需求可分为两个方向:教学方向和教辅方向。需求方向不同,培养方向也不同,开设的课程也应有所区别,有所侧重。如,对教学方向人员来说应重点培养他们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促进学生学习,提升学习绩效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践应用等能力,因此该方向的课程应开设诸如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多媒体课件设计和开发、教学系统设计等课程。而对于教辅方向人员的培养则主要提升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创设学习环境的各种实践能力,特别是计算机理论和实践的能力,可以开设诸如计算机操作系统(linux、windows等)管理、网络课程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数字化校园建设等方面的课程。如此,课程的开设不仅能满足社会需求,也加强了教育过程方面的实践。

社会除需求方向不同外,对各层次人才的要求也不同,因而实践应用类课程的开设还应根据层次的不同有所侧重。如,师范类专科生和本科生在毕业后主要是从事实际的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小学教学、计算机维护、网络教育资源检索和管理、教育资源开发等),这些工作需要毕业生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此外专科生一般在小学任教,更应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意识,则专科生的实践活动更应该注重教学模式实践和教学设计过程实践等。而在研究生这个阶段由于学生已具有较高的理论研究水平,这些理论研究需要在实践应用中加以验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因此该阶段开设的课程可侧重教育资源总体的设计和开发以及前沿技术的教育应用等(如,探索新技术如何应用于教育、人工智能在教育方面的应用、分布式教育资源库建设等)。

2采取多种方式灵活解决实践活动中设备匮乏问题

对于实践应用类课程,学生只有通过多练才能牢固掌握理论和实践,而实验设备是学生学习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由于教育技术学实践课程涉及的实验设备范围较广(如,计算机机房、网络实验室、音视频采录编辑设备等等),且设备老化及更新换代频繁,各种原因造成大多数学校的实验设备紧缺。解决此类问题的方式很多,但最根本的还是积极争取学校及国家财政支持,不过这种方式要从学校整体考量且周期较长。在设备紧缺的情况下为保障实践活动的正常进行,可以采取一些临时的解决方案。比如,尽可能采取分组的方式分批实践来缓解压力;如果实践活动中所需设备是普通设备且大多数学生拥有的情况下(如,计算机设施等),鼓励学生自带设备,既符合学生的使用习惯,也能保障实践活动的顺利实施;一般情况下实践设备开课阶段的学生才能借用,这不利于学生熟练操作设备能力的形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课部门可以通过扩大设备借用对象的范围及延长借用时间来保证学生实践中对设备的需求。

3系统化开设实践应用类课程

当前课程的开设不管是课程内容上还是开设时间都是阶段性的、相对孤立的,可持续性较差。这会造成学习内容隔离孤立,学生不知道学习的课程之间的联系,学习任务完成即可,还会认为对于大学的学习只要在特定阶段完成其对应课程的学习且考试过关能拿到毕业证即可,这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系统化开设课程可以从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出发,分析解决问题过程中涉及的知识,并根据解决步骤学习相关知识。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有总体认识,还能对每个阶段的学习内容及最终要达成的目标有清晰的认识,这就形成一种相互联系的“流”,而不再是“点”了。当然,系统化开设课程除具有整体性、阶段性,还具有动态性。课程设置顺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根据具体的实践活动动态调整(如,设计开发网站系统的学习可以对数据库知识、网站后台语言学习、后台及前台页面开发等重要知识根据系统化教学的要求动态调整学习顺序)。

4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开展实践应用类教学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教学模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如,探究式教学、情景化教学、网络协作学习等)。但当前我们教师采用的依然是传统的课堂讲授型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课上讲、学生听的单向沟通的模式,学生学习中缺少动力和热情,学习效果自然不言而喻。因此,教育信息化下的教学模式有必要根据课程的性质及内容灵活多变地加以选择。

教育技术学实践类课程要求学生能综合掌握较强的技术知识,且能将学习到的知识和技术与现实的具体问题联系起来以适应从业岗位的需求。但由于课程的开设具有阶段性,学生不了解各阶段知识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程的教学中教学模式传统且单一,学生易养成只听讲而不实践或照本宣科地按教师提供的案例完成实践,根本不深入思考,造成实践能力欠缺。

要解决此类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养成动手实践意识,提升实践能力。如,在教育技术学网站系统开发类的实践课程教学中可采用基于真实案例的教学方式。由于它是以真实案例实践为基础的,对学生来说这个项目要达到的目标是明确的,但对具体实施方式充满期待,那么学生自然会期待项目的实施效果及通过技术实施的过程。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此外,真实的网站系统案例是一个完整的项目,要完成它必须细化项目,细化后的模块就涉及各块具体的知识,这样不仅能使实践类课程的学习系统化,还能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学习各阶段的知识。

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及互动交流,而不能让学生只听不练、不思考。为此,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所谓翻转课堂,也称翻转学习,即学生在课下对以教学视频为主的教学材料进行自主学习,课上则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作业提问或开展项目实践应用实验协作学习和深度研讨等活动的学习方式。这样学生在课前就能充分发挥利用学习资源个性化学习的自主性,遇到问题还可以通过即时交流的方式加以解决。这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加强其学习交流能力。在课中,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释疑并进行学习反思,能内化所学知识。在课后,在知识内化的基础上对项目进行实践,形成举一反三的效果,真正达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需求中的目的。

5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支持

网络学习资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解决问题以及各种学习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特别是对学生的实践应用学习。实践应用课程注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技能的形成,而技能的形成少不了观摩、实践,才能逐步内化为学生的技能。不管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何种教学模式,在课前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丰富的学习资源都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教师就可以采取适当的方式对学生需掌握的知识加以引导,学生学习后再经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才能找到自己的差距,不仅能学习到新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自我反思意识。此外,由于人的短时记忆只有强化后才能成为长时记忆,学生对课堂上教师的持续讲解和演示并不能牢固掌握,只能课后通过笔记、视频等资源强化。因此,课堂教学的视频资源对实践应用课程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这样的视频资源可以借鉴微课的形式形成微视频,它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开展的简短的教学活动的视频。特别是计算机实践应用类课程,其微视频制作简单,只需将教师的演示操作录屏即可,课程结束后将其分享强化课堂知识,且随着云盘等存储空间的兴起,完全可以满足微视频存储需求。

6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提高实践技能

对实践应用类课程而言,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最直观的就是实践后形成的作品等成果。当然在评价其学习知识和技能提高的同时,还要关注其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评价不能只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学习过程。对学生的评价,评价主体不能只是教师,还应该根据实践课程的性质开展学生自评、互评等,其中互评不仅能找出他人存在的问题,也能查找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竞赛就是这样一种很好的评价方式。

二、总结

教育技术学在教育和技术的双重定位,两者相融合正是教育技术毕业生的优势所在。当前课程设置中实践应用类课程占的比重不少,但较注重教育资源方面课程,对教育过程方面的课程考虑较少。实践应用类课程设置与现实应用脱节,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且教学效果有待提高。本文在分析现有问题的基础上认为,在实践应用类课程的设置上需根据社会需求分方向分层次灵活地系统化地开设;在实践应用活动过程中要采取多种途径解决实践设备匮乏问题;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为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在课程评价方式上突出成效和过程,培养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

作者:张子锋 单位:昭通学院

教育技术应用论文:教育技术应用分析论文

一、多媒体教学系统

我们可以把教育技术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硬件方面,那就是大家熟知的多媒体教学设施等的硬件配备;另一个就是软件方面,通常可以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网络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以及自身运用现代化教育设施的能力。经过调查,我校多媒体教学设施在2005前,多媒体教学室为38个,2005-2006年为48个,2007-2008年达120个,并设有多媒体教学控制室,全面监控多媒体教学室的使用状况。在硬件资源配备上,最高经费达100余万元/年,在软件资源配备上,最高经费达10余万元/年。从这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我校多媒体教学设施的日益强大,在多媒体教学的硬件装备上已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层次。

作为以应用为主的学校管理和教学,我们每天都在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开展课余讲座,学术报告等。利用网络进行工作与业余学习,而用得如何,实在是难以用一个简单的或“规范”的标准来衡量,无论从哪个角度,脱离了“用”,什么技术都没有任何意义。现代教育技术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可以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运用图、文、声、像等多感观、多刺激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创新性思维。教育技术不但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还可以促进创作思维的发展,培养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推进素质教育,同时,还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缩短教学时间等。目前我们大部分教师都越来越喜欢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也越来越自觉地翻阅资料并自制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教学。

二、校园网络

1.对教师:校园网络组建多年,实现了网上办公、数字校园、网络课程、学生寝室上网、学生校园一卡通等一系列网络自动化设施。这无疑为我们的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教师而言,可以通过校园网络进行电子备课,资料查询,自身专业发展以及教学科研等。从认知理论来看,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将各种教学媒体与手段融为一体,教学媒体是硬件资源,那么教学手段就是软件资源。教学手段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自身专业水平与教育教学能力同时,通过校园网络,各种网络课程,可以实现教育信息化,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手段。而数字校园、网上办公系统为办公自动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对学生: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与信息、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认知过程,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所要利用的各种信息和环境条件。新的教学理论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能积极进行信息处理的主动学习者,而教师要提供能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信息资源和学习环境。现代教育技术,不光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方便,也给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便利。教师课堂上布置的教学任务,学生可以在寝室利用校园网络进行资料查询,校园图书馆的网络化也给学生查询资料提供便利,学生通过校园网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进行课外学习,远程学习,不光拓展了自身的知识面,还增进了师生间的沟通与了解。同时,学校组建的校园一卡通服务系统,为学生的校园学习与生活提供了便捷。

三、教育技术应用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师使用教育技术媒体授课的思想观念不够。这里教师的所指,应该是一小部分教师,特别是年老的教师,他们认为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就够了,没必要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的从来都不上一堂多媒体课,因而他们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也十分溃乏。

2.教师运用媒体的技术不高。尽管我们每年至少会针对教师举行一次全校性的多媒体技能培训,但受思想观念的影响,有的不想学,有的认为没必要学,教学与技术脱节。特别是新型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引入,教师对新系统的基本操作不熟练,使得每堂课都需有专业人员为他们纠正操作错误,或者是指导他们操作。严重情况会造成系统罢工而无法上课。

3.学校对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宣传力度不够。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课堂教学,而运用媒体的技术可以由教育技术专业人员来完成,这样就造成了教学与技术的脱节,因此教师参不参加教育技术培训、上不上多媒体课都无关紧要,只要能把课上好就行,当然这与学校对此的重视程度有关。

4.教师制作课件的随意性大。我们说课堂教学的课件可以不如比赛课件那么做得精致,你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把每堂课都做得精致。但是我们要懂得一般课件的基本要素,即要有一个好的教学设计,选择一个合适的制作软件,课件画面要有一定的视觉效果,不一定要很美,但是要觉得合理。一个课件并不是简单的文字的堆砌,满屏文字的出现与传统黑板教学没有区别。近年来,学校提出要把好课件质量关,对多媒体课件进行审核,不符合要求的课件不予以在多媒体教学室上课,我想这一举措对提高课件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优化教学信息的组织和管理,提高教师和学生之间信息交流的效率与质量,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现代教育技术还可以促进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更新,推动教学样式的多样化发展,从而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先进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运用,校园网络的全面建设与运用,迎合了信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为我们实现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打下了良好而又坚实的基础。

教育技术应用论文:系统科学方法在教育技术中应用论文

一、复杂科学的提出

教育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它的复杂性不仅体现在教育的主体复杂多样,系统内

部纷繁变化,还体现在与教育系统息息相关的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上。因此,研究教育有必要从复杂性的视角来审视。复杂科学是国外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研究复杂性和复杂系统的科学。复杂科学包括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简称“老三论”)和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协(简称“新三论”),以及相变论、混沌论、超循环论等其它新的科学理论。这些理论主要是研究和揭示复杂系统的有关特性,如非线性、混沌、突现、自组织、非还原性等。[1]正是基于对教育系统复杂性的认识,人们提出将复杂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引入到教育系统的研究中,从复杂性角度来理解教育系统及其复杂性,转变学习概念,重新设计与复杂性相适应的学习系统,为学生提供从复杂系统中涌现出的新的思维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最终达到增强教育系统效能的目的。

物理学中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提出了解决复杂自然系统的理论、方法,为统一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建立系统科学准备了材料。物理学以前讨论的系统是可逆的、退化的,牛顿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判定了系统的演化方向和特点。这类自然系统的演化方向与生物界、社会科学中普遍存在的发展、进化等演变现象相矛盾,人们无法用统一的方法来研究自然系统与社会系统。I.Prigogine提出耗散结构理论: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状态时,由于同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可以形成某种有序结构。在自然界的物理、化学系统中可以发现存在着与生物学一样的进化现象,并可以利用耗散结构来统一讨论。H.Haken提出协同学,认为复杂系统的相变是子系统之间的关联、协调作用的结果。我国著名学者钱学森教授在80年代提出了系统科学体系的框架,分析了在不同层次上的学科内容,提出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使系统科学走上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我们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来讨论问题,这就可以站得更高,对问题分析得更深入。对这些复杂系统的分析不仅是对系统理论的应用,同时在研究中所采用的新的方法,所得到的新的结论也会丰富系统理论本身的内容,使系统理论真正成为解决复杂系统演化的理论。[2]

二、系统科学方法指导教育技术,以实现最优化

系统科学理论“老三论”(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和“新三论”(耗散结构论、突变

论、协同论)为许多学科包括教育技术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系统科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对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成为教育技术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系统科学方法具有以下特征:整体性、综合性、有效性、定量化和最优化。其中最优化体现了系统科学方法解决问题时所要达到的目标,它可以根据需要和可能为系统确定出优化目标,运用新技术手段和处理方法,把整个系统逐级分成不同等级和层次,在动态中协调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使部分的功能和目标服从系统总体的最佳目标,以达到总体最优。

教育技术(AECT)94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系统方法为优秀展开全部教育实践的,即对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现代教育技术的目的是追求教育的最优化。教育最优化是指一定的条件下,在同样的时间内,使学生学得多些快些好些。最优化标准有两个:一是最大效果;二是最少时间。用最少时间得到最大效果是教育技术所追求的目标。

如前所述,耗散结构理论认为:任何远离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都能通过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这时系统可从原有的熵增的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空和功能方面的远离平衡的有序状态,即形成一种组织化和有序化的耗散结构。孤立的系统只能出现负熵,最终导致有序结构的破坏。[3]目前,中国的应试教育还根深蒂固,必须以和谐的方式从教育系统的外部引入负熵,营造开放的教育环境,促进系统内部长期积累的熵增的逐渐减少,通过系统内部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教育系统从无序向有序进行。教育技术可以实现以上转变。教育技术具有开放性和旺盛的科学活力,它与全新的认知理念同步发展,并及时把相关科学和高新技术引入到教育系统中,促进人们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使教育领域成为培养适应社会的创新人才的基地。

开放是系统减少熵增和内耗的调节剂,开放使系统不断更新,也使系统获得良性循环的保证。系统要达到开放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开放和交流,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影响因素的相互开放和互动。开放的本质是系统吐故纳新,教育技术的灵魂是整合,它意味着教育对各个学科的开放,接纳和综合。[3]

教育技术具有开放的显著特征:(1)开放的教育观念学会学习是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培养每个公民的信息素养增强了教育技术的开放性,教育技术实现了教育理念的全面开放。(2)开放的教育对象从教育走出校园,面对社会每个公民,面对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可以按学习者的需求,构建教育环境。(3)开放的学习重视学习的过程,从学习方式的单一化向多样化开放,如集体学习,个别学习,研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等。传统的认知方式是人们长期形成的习惯,而电子学习创造了全新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模式,激发了认知潜能。(4)开放的学习能力从重知识的获取能力到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人的信息素养是学习的主要目的,强调个人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评价、创新的能力。(5)开放的信息资源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多媒体教室、视频会议系统和信息高速公路把全世界的信息资源通过文本、视频、音频、动画、数据等传播形式呈现在学习者面前,让学习者能够随时随地获取信息。

三、阐释学、模糊逻辑、混沌理论与教学设计

教学系统由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构成,教学设计是对教学系统

的优化设计。教育技术的优秀问题是教学设计。因此,教学设计应摆在教育技术学研究与实践的优秀位置,这是因为教学设计不仅构成教学开发与应用的前提,更直接影响到开发与应用的质量。人们获取学习信息或学习资源的手段、环境及学习目的都发生着变化,因此,教学设计处于变化之中。传统的系统理论研究教学设计具有一些局限性,如教学设计的线性、确定性、封闭性和负反馈性等与当前以人为本的教学实际有一定的距离。[4]20世纪90年代以来阐释学、模糊逻辑、混沌理论等多种学科领域的研究为教学设计提供了多样化的视角。

(一)阐释学与教学设计

阐释学(Hermeneutics)是一种关于意义、理解和解释的哲学理论。从广义来说,它是对于意义的理解和解释的理论或哲学。阐释包括两个基本的意思:一是使隐藏的意义显现出来,二是使不清楚的意义变得清楚。“阐释学是一种理解世界的方法。通过阐释学原理的应用,在解释者对世界所熟知的意义和世界拥有的某种未知的意义之间架起一道理解的桥梁,缩短二者之间隔阂的距离。”[4]在阐释学发展过程中,有关学家研究总结出以下法则和原理:正确理解文本意义的法则。对文本的理解和解释不仅仅是一个语言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创造性的心里过程。(1)历史性原则——结合作者所处的具体条件理解文本的意义。(2)整体性原则——在一定的语境中理解每个词语的意义。(3)代入性原则——进入作者创造时的情景,重新体会其原意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对所学内容获得正确的理解,或者帮助学习者对所学内容阐发个性化的意义。根据学习者的理解过程来促进学习者的个性化理解,教学便有“建构”的意义。阐释学为教学设计思维提供了一种有意义的视角,对教学设计的启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没有学习者的理解活动,理解不可能产生。学习的产生在于学习者能参与到理解的活动之中。阐释学认为,当理解者与文本以共同的观点融合在一起时,理解便产生了。(2)背诵不等于理解。以促进理解为目标的教学,应当关注文本创作者和解释者所处的不同文化或社会情境。文本的理解不是通过文本的背诵而获得,而是通过解释者的阐释。(3)教学不要奢望某种统一的意义理解或学习结果预定。理解并不是一种僵硬的过程,它涉及所处时代的社会和历史的影响。要从一个群体中期待一种可信的、客观的学习结果预定,是不可能的。(4)学习是一种个别化的社会性的活动。每个对话/交流都是不同的,忽视这一现象将导致在教学实践中错误地判断学习者理解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运用阐释学原理为教学设计寻求一种解决方案,意味着我们在为学习者深化某一问题的理解寻求方法。教学设计的思维和操作可以沿着以下原则展开:(1)利用理解的空白,促进学习者对学习内容表现他们个人化意义的理解。这种处理理解“空白”的活动,是基于阐释学的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之一。学习者在对待理解“空白”的问题上,要求表现个人化的解释/意义生成。教学设计就是要为学习者对文本形成个人化的意义创造/组合大量的机会。例如,为学习者提供开放性问题的课堂讨论练习,就有利于学习者展现个人化的反应和发展学习者的个人化意义。(2)多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在理解主题内容时,都会带着自身的偏见和切身的利益。这就意味着在学习课程内容开始,教师可以通过引发讨论的问题,来发展学习者的主观性意义。(3)为了促进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教学应当在“文本创作时代”与“理解者所处时代”之间架起一座沟通之桥。在任何一种学习活动之中,学习者都会把其自身的时代和文化代入其中,对意义的解释产生影响。

(二)模糊逻辑与教学设计

模糊逻辑(Fuzzylogic)是美国工程师LotfiZadeh(1965)提出的一个概念。模糊逻辑对传统逻辑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的逻辑假设是:人的思想是精神的,人们在思维中所用的概念、命题的意义都是精神的,人们在思维中所用的概念、命题的意义都是精确的。它以命题的二值性为基础,以排中律为基本原则之一。因此,传统的逻辑所遵循的是二值性原则和排中原则。一个命题或者是真的,或者世界假的,并且一个及其否定必有一真。而模糊逻辑却与概念、命题意义的不精确性相一致,它推理的结论并不严格依据前提。模糊逻辑的出现,为解决复杂性、交叉性的问题开拓了道路。

模糊逻辑对教学设计的启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模糊逻辑理论对教学设计中的需求分析和评价具有启示意义。这些分析在教学系统设计模式中居优秀地位。从模糊逻辑理论的角度来看,在理念与行为只常常存在一种或然的、非线性的关系。因此,运用模糊逻辑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更能有效地解释行为。(2)模糊逻辑理论对认识/处理学习者的感知问题更为有效。学习者对自身能力的感知及自信心,与学习者获得好成绩同样重要。(3)运用模糊逻辑超越决定论的思维和设计方法,在评价“现实生活”的问题方面显得更为有效。[4]世界并非是黑白两极的,而是绚丽多彩的。

(三)混沌理论与教学设计

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数学与物理学的混沌理论,与相对论、量子理论并誉为20世纪的三大科学革命理论。混沌理论的产生始于量子物理学不满牛顿机械决定论对物理现象的解释。牛顿物理学认为宇宙中的每种实践都是有序的、规则的并可以预测的。量子物理学认为宇宙并非是一个巨大的、事先决定的存在,所有的物理现象都是不可决定的,也是不可预测的。这种非决定论为解释世界的混沌现象提供了认识/研究途径。所谓“混沌”,是指非决定论的不可预测性与无序性、复杂性、不平衡性、多样性、非线性及不稳定性的存在。理解混沌,应当注意两点:第一,混沌系统中隐藏无序;第二,混沌是存在于无序中的有序模式。理解混沌理论要把握以下三个关键概念:

1.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Sensitivedependenceoninitialconditions):一个系统中的混沌是指系统内初始条件的小变化会引发后续的大变化。这也常被称为“蝴蝶效应(ButterflyEffect)”。混沌系统对其初始条件的异常敏感性说明,最初状态的轻微变化导致不成比例的巨大后果。当一个系统的初始条件不清楚或不确定时,我们是不可能预测到会发生什么结果的。

2.分形(Fractals):分形理论创始人是美籍法国数学家B.Mandebrot.fractal,本意是不规则的、破碎的、分数的。用此来描述自然界中传统几何学所不能描述的一大类复杂无规则的几何对象。例如,弯弯曲曲的海岸线、起伏不平的山脉、令人眼花缭乱的满天繁星等。它们的特点是极不规则或极不平滑。直观而粗略地说,这些对象都是分形。分形,意指系统在不同标度下具有自相似性质。由于系统特征具有跨尺度的重复性,所以可产生出具有两个普通特征:第一,它们自始至终都是不规则的;第二,在不同的尺度上不规则程度却是一个常量。

3.奇异吸引子(StrangeAttractors):吸引子是系统被吸引并最终固定于某一状态的性态。而奇异吸引子则通过诱发系统的活力,使其变为非预设模式,从而创造了不可预测性。

混沌理论对分析学习系统提供了另一种科学视角,对我们在分析教学系统中常用的决定论科学方法提出了质疑。(1)如生物学系统一样,教学系统也是充满了混沌。传统的教学设计原则和假设在两个方面与混沌理论相抵触:一是教学系统的决定主义假设;二是学习者和学习过程是可预测的。(2)混沌理论挑战传统教学设计中的线性教学程序——设计者或教学者认为只要按照预定的教学程序,对学习者施加干预/影响,就可得到预期的学习结果。但事实上,预成的线性教学设计很容易被教学中的混沌实践所颠覆,导致教学过程难以预测,难以单靠线性的操作程序来控制教学过程,并得到预期的教学效果。(3)混沌理论认为教学设计必须认真考虑学习过程。学习的信息处理模式通常在本质上把学习描述为一种线性过程(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工作记忆——绩效)。但是,学习的发生过程是学习者个体差异以一种混沌的形式相互交织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4)走向重视学习者元认知能力的发展。处理教学系统设计/实施混沌理论的最有效方法是:帮助学习者学会反思其学习活动,发展其元认知意识,提高其元认知/反思水平。发展学习者的元认知意识是一种帮助它们处理复杂现实世界问题的方法/途径。元认知是指关于我们如何人感知、记忆、思考和行动的知识。掌握这些过程并在学习中及时应用,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成效。(5)情感与混沌。在学习中处理混沌现象最有力的促进因素要靠人类的情感。已有的情商研究表明,经常性的情感挫折或情绪波动会影响个体的智力水平,损害/削弱学习者的学习能力。自我意识是情商的关键性能力。了解和控制个人的自我意识,对于成功做出决策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就目前我国教育技术发展情形来看,以上这些研究还未完全体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但是,积极地吸纳各种相关理论的研究成果,适应时展和健全自身发展,却是新时期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育技术应用论文:浅论教育技术建设与应用——以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为例

论文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教育现代化 多媒体教学设施 校园网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要想在未来社会中继续保持原有的地位,且能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社会职能,为社会培养出符合需要的职业人才,就应从根本上改变大学教学思想和教学组织管理策略,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信息社会发展方向有机结合起来。现代教育技术是实现现代化教育的重中之重。

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建设在校领导的关心、支持、领导组织下,在组织领导机制、基础设计建设、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初具规模,成立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实施校园网建设、电化教育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管理维护与推广等工作。先进的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运用,校园网络的全面建设与运用,迎合了信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一、现状

利用校园网络,我们建立起教学资源库、多媒体网络教学,方便了学生网络学习和交流环境。

教学资源库为教师和学生服务。教师自我开发或采购收集网络课程、教学软件、多媒体素材建立起教学资源库,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提供设备和技术条件,支持校内教师的课件开发工作,实现网络学习、资源共享和网上交流等活动,便于资源获取和协作学习。课件操作主体由老师转换为学生。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平台,根据自身的学习水平,自主选择有意义的学习。

多媒体网络教学是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多媒体系统,即多媒体网络系统,把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单机多媒体系统的功能。它不仅具有各种媒体信息处理和人机交互功能,更重要的是利用网络联机达到了设备共享、人力共享、信息共享,顺应了21世纪信息时代对知识快速更新的要求,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图书馆提供的有关图书资料的信息,包括藏书检索、书籍内容简介、期刊目录、报纸摘要等,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直接与Internet联结,形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量资源库,方便了学生和老师网上讨论或通过电子邮件交流沟通。

现代教学技术不仅有效促进了学校教学,也给学生足够的学习自主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独立思考以及对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的应答能力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传输数据量大、数据传输的实时性要求高,同网络传输速度有限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对信息的合理存储及有效管理认真加以探讨,并通过高速的网络连接手段实现多媒体信息的快速查询与存取。

教师缺乏科学合理实用的教学设计,教材不能合理应用,教学条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要选择适合发挥多媒体网络特性的教学内容,并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采取不同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针对多媒体网络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摸索出新的教学方法,开发出新的教学模式,开阔思路,启发思维,强化多媒体网络意识,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

教师使用教育技术媒体授课的思想观念不够。有一小部分教师,特别是年老的教师,他们认为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就够了,没必要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的从来都不上一堂多媒体课,因而他们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也十分匾乏。

教师运用媒体的技术不高。我们技术中心每年都对老师进行多媒体技术培训。有的老师认为会做PPT就行了,没必要学习技术。特别是新型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引人,教师对新系统的基本操作不熟练,使得每堂课都需有专亚人员为他们纠正操作错误,或者是指导他们操作,严重情况会造成系统罢工而无法上课。

学校对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宣传力度不够,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课堂教学,而运用媒体的技术可以由教育技术专业人员来完成,这样就造成了教学与技术的脱节。

另外,信息化人才队伍水平不足,也阻碍了教育技术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本意是为了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可是以上的问题却影响了教学质量。鉴于存在的问题,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其次,学校要进一步完善硬件配套,重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要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设备资源的优势,减少闲置和浪费,在建设中既要重视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又不放松投影、录像、录音等技术的应用;第三,建立有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体系,制定信息化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信息化人才素质标准,制定学科信息化应用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开办培训班对教职工进行各方面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全面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和能力。

只有广大教师转变思想认识,积极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各个环节,在实践教学中才会感到得心应手,才会更加积极地在教学中使用现代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也才能全面融入现代教学之中,才能推动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发展,从而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途。

教育技术应用论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内容摘要] 本文介绍了我校在开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活动中,对做好教师培训工作的探索和实践;既充分地肯定了成绩,又找出了不足,最后提出了下一阶段工作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教师培训

我校于98年12月进行全国电化实验研究课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课题研究,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是:

1、探讨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促进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的优化,方法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优化学生学习资源,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与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生理心理、审美等多种素质形式提高之间的联系,提高学校育人水平;

3、研究制作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CAI课件,满足教学需要;

4、建立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学技术的师资队伍,提高新一代教师的教学水平;

5、建立网络系统,加强与全国名校的联系与合作、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以下对课题4,就本校工作进行回顾和探讨。

教师是实施上述内容的主体,转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应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进行教育加工的能力,是我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以全体教师为目标,骨干中青年教师为重点,掌握现代教育手段为内容的岗位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课题的实施

1、学习与准备阶段

我校重视现代教学理论的学习,下发了《现代教育技术》(全国中小学继续教育公共必修课教材)和多篇的有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学习材料,提高了教师们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学校领导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亲自参加全国和省的电教培训及会议,多次带领电教教师赴广东、上海、及本省的厦门、晋江、南安等地的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并派出电教、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等多个学科的教师参加省内外组织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学习班,形成了小规模的骨干青年教师队伍。98年10月,学校新建了多媒体综合教室,配有多媒体计算机、液晶投影仪、实物展示台、VCD红外同步听力系统等电教器材;电子备课室配有5台实达电脑、扫描仪、打印机、数码相机、光盘刻录机等器材,基本能满足教师制作课件的要求。又于99年配置 了62台联想双子恒星电脑的网络教室,学校还制定了奖励政策,资助教师购买电脑,为培训教师和提高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水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实践阶段

教师的培训采用分期培训、个别辅导和用教学光盘软件自学的三种形式。96~98年,我校先后组织了四期的青年教师计算机培训班,培训的内容有"计算机基础知识"、"DOS操作系统"、"WPS文字处理系统"、"Foxbase 数据库"、"Windows 95 操作系统"等。并组织教师参加全国计算机一级B等级考试,有90人通过考试,其中获优秀的教师有45%。随着多媒体综合教室的建成,我们编写了多媒体综合教室使用指南和开设了多媒体综合教室如何使用的讲座,培养了一大批使用多媒体教学的青年骨干教师。

2000年的5~6月份,我们利用双休日和晚上的时间,在培训青年教师的基础上,对全校教职工进行三期的初级班和高级班的计算机培训,高级班培训的内容为"Authorware5.0多媒体工具软件"和"Photoshop5.0图象处理软件";初级班培训的内容为"Windows 98操作系统"、"Wps2000文字处理系统"、"Powerpoint 幻灯片制作";通过此次培训,我校教师80%会操作计算机,中青年教师都会用"Powerpoint "制作小课件,有30多个中青年教师会用"Authorware5.0"制作课件。2001年3~4月份,我们又举办了教师课件制作培训班,除电教组的教师讲课外,我们还邀请各学科的教师将制作小课件的经验介绍给老师,另外除分期分批进行教师培训外,我们电教组老师在完成各自的教学任务的同时,对电子备课室进行排班值日,保证电子备课室星期一至星期五对全体老师开放,教师们可随时在电子备课室 制作课件,遇有技术性的问题,值班老师都能热心地指导,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制作课件的水平。某些课件,由学科教师提供脚本,与电教老师合作制作,在合作的过程中亦提高了学科教师的制作课件水平。

1999年和2000年学校先后举行了以"创新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创新教育与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探索"为主题的每次为期2周的公开课交流活动,共开设50多节优质课供校内外老师观摩、讨论(其中多媒体教学课有40多节)。为广大教师开辟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通过公开课交流活动,有的老师深有感触地说: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使我认识到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再学习、不断吸引新知识、新信息、才能使课堂教学具有生命力。另外,在制作课件过程中,正如有些老师所说的:课件制作过程中,要老师思考再思考,拿出好的创意,无形中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这种跨校、跨学科的大型教学观摩活动,得到了市教委领导和各县市(区)学校听课老师充分的肯定和好评,有力地促进了我校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亦检验了我们培训教师的成效。

3、取得的成果

通过培训,各学科都有2~3名能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操作,能利用素材资源库与制作平台相结合,独立开发小课件教学软件的骨干教师队伍。有60多位中青年教师能较好地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并在各级比赛中获奖,如我校的林峰老师,在2000年湖北宜昌举行的全国第二届政治思想优质课评比中,参赛的课题是高一经济常识中的《国家的宏观调控》这部分,理论性较强,学生感性认识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他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创建一个或多个的教学情境,在此情境中,师生交流、相互讨论、相互启发、较好地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氛围,教学效果好,取得了全国一等奖的第一名;所授的课题《国家的宏观调控》被评委会确认为模式课向全国推荐交流。数学张建梅老师和电教组邱旭华老师合作用"Authorware 软件"制作的说课课件《二面角》,在2000年南京举行的数学说课比赛中获全国一等奖;1999年徐辉老师获省物理说课一等奖。二年来,有几十位教师所制作的课件获市课件评比一、二、三等奖。其中张俊老师制作的《晶体结构》化学课件获省三等奖、市一等奖。邱旭华老师和张俊老师制用的《常用有机反应类型》化学课件获市一等奖。通过实践获得收益,并不断地总结出经验,积极地探索,我校教师共撰写了20多篇有关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论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认识和今后的设想

我校虽然在培训教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现代教育中心大楼刚刚启用,校园网也于2001年的9月10号才开通,跟其它兄弟学校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培训教师中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如对教师全员培训中,我们是以教研组为单位来分期培训,由于新老教师年龄的差距,出现了老教师听不懂,新教师又觉得教学进度太慢的情况,影响了教师学习的效果。现在,随着我校现代教学中心大楼的启用,大楼内的龙岩一中校园网、课件制作中心及教师备课室、视听阅览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各学科多媒体综合教室等都将建成,信息点已进入每个校内教工家庭,教师在家中可共享校园网内和因特网上的资源。我们将充分利用此先进的教学设施,坚持校本培训,抓骨干带全体,分层推进的方法,继续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充分利用校园网做到如下几点:

1、提高教师获取使用信息的能力

继续培养全体教师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如:网上查询资料,下载文件等网上操作。做到每个教师会上网查询各种教学信息,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丰富、新颖和富有活力。利用网络,拓宽教师的知识面,全面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培养驾驭知识能力和创造性教学能力。

2、探索网络教学模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将面临重大改革。利用教育网络环境,让师生共同使用计算机,实现个别化教学或协作型教学,还可将"个别化"与"协作型"二者结合进来。我们将利用计算机网络,探索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并通过网络使更为理想的交互式学习成为可能。根据网络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对中青年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知识水平等素质方面提出相应的要求。

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利用校园网,鼓励学生在网上举行各种展览,办报、制作班级和个人主页等。让学生参与校园网络的建设,利用计算机制作一些的课件等等,以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把我校学生培养成高素质、强潜能、跨世纪的栋梁之材。

4、加强与名校的交流

我们要充分地利用互联网,加强与各地名校间,甚至是国际间的信息交流学习与合作,加快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步伐,共同迈进新的世纪。

教育技术应用论文: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学科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职业教育 数学学科

论文摘要:现代教育技术正以其显著的优势成为学校培养和造就创新性人才的摇篮,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声、光、形、色的传递,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诱发学生的情感活动。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生动、直观地描绘出教师难以言传的意境,为传统、单调的课堂教学注入活力,收到良好的效果。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大胆实践,相互合作,努力创新,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健全的人格尤为重要。本课题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为主要研究领域,探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超。

1、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载体。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不仅仅是为了辅助教师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要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新课程实践中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研究内容

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和想象力于一身的科学,数学教学基本要求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整个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过程,熟练掌握基本技能的过程,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动手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的过程。

在当前的素质教育中,要使学生在有限的空间、时间打破地域界限去认识教材中的事物,达成知识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目标,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我们必须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低耗、高效、优质”的优势,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下面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浅谈如下:

2.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真正学好一门课,就必须让他喜爱这门课,而数学学科的抽象枯燥,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现代教育技术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教学软件可以做得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选择,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它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解决了动力不足或动力缺乏问题,那么学生的学习障碍就几乎解决了一半。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在解决这个难题上发挥了很大的优势。

例如:在讲解《正弦函数的性质和图像》这节课时,内容枯燥,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数学基础较差,对理解图像的成因和周期性变化这一规律比较困难。“为什么图像是波浪形的,而且不段重复出现?”学生们往往有这样的疑问。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讲授,他们往往理解困难,导致学生失去信心,打击学习积极性。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把图像的生成过程播放出来演示给学生,这样图形生动形象,一目了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理解、掌握。

2.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主体性、实现个体化学习。

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师,应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他们自己跳起来摘果子,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出来的,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

例如:在学习《函数y=Asin(ωx+φ)的性质和图像》一课时,要观察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并总结其性质。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方法,教师需要画大量的图来让学生观察,同时还要做一定的解释,这样费时费力,效果也不一定理想。而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后,学生通过教师制作的课件,自由的选择关于A, ω,Φ的几组数据,通过课件中的软件生成相应的图形,从中发现一些有关的信息,总结出当A, ω,Φ中三个值发生变化时,正弦型函数图像变化的规律,从而得到幅值A、圆频率ω初相位中三个值对该函数图像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是作为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遇到困难可请求别人帮助,也可请教师解决。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实现了个体化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认识活动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这是人类认识过程要遵循的一般规律。但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一般都是在前人实践中长期积累的间接经验,它不再是感性的,在教学过程中,解决这种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实际与理论间的矛盾,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比如,在学习《正弦函数的性质和图像》一课时,要求学生掌握y=sinx的图像成周期性变化,其最小正周期为这一规律。这个结论的由来往往不容易理解,如果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肯定不好。而引人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演示出正弦函数y=sinx图像的生成过程,把文字、图形、动画等信息集于一体,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加深对这一性质的理解与记忆。

2.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认知环境,为学生掌握新知识提供了捷径。教学中必须改变只着眼于学生知识的积累,以掌握知识的“量”的多少来判断教学质量的高低,而忽视使学生从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把握知识结构的现状。在教学时,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可用来展示知识脉络,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运用于数学教学时,可以通过计算机建立形象的知识网络图,教师在教学时利用语言把知识之间的联系及规律表达出来,并且注意调节、完善学生的思维,从而展现教材中知识结构的转移,即实现了学生的认知结构的构建和重组。

2.5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扩大学生的信息量,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如今,计算机网络教学实现了资源共享,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提供了针对性的海量素材,这在以前的传统教学中都是无法实现和不可想象的,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实现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同时学生的学习不应该仅限于书本知识,不断的扩大知识面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才是最终目的。例如:学生已经掌握了均值定理、一元二次函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这些知识之后,可以鼓励他们通过网络更多地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网络时代就要求我们引导同学们融进网络生活。在网上他们可以自由地耕耘,涉猎,开阔眼界,丰富了知识,掌握了许多终身受益的方法。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实际教学,现在还刚刚开始,作为年青教师还需要不断地去探索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让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推动教育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教育技术应用论文:浅析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论文关键词:教育技术学;实践教学体系;框架

论文摘要:从教育技术学学科性质出发,探讨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体系结构,提出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框架,包括规范和加强实践教学、重视学生课余校内实践活动的开展,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竞赛活动等。

引言

教育技术概念由“教育”和“技术”两个术语组成,它基本揭示了该事物的特质:把科学技术作为促进人类教育的手段,用科技手段来提高教育的效果和效率。它也大致反映了教育技术学科的特质:探讨科学技术与人类教育的关系,探讨用科技手段提高教育效果和教育效率的规律、原理和方法[1]。显然,教育技术学关注的焦点不是科学技术条件本身,而是科技条件如何通过教育现象的特点折射出来。因此,教育技术学主要属于教育科学的范畴,是教育科学领域中技术学层次的方法论性质的学科。这一专业的特点是多种知识的综合应用,以系统论的思想合理地整合知识并运用到教育教学或其他工作中。这就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才能突出教育技术学的特色,才能培养具备构建系统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

一、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教育技术学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教育技术专业的许多课程都具有很强实践性,学生除了应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备扎实的应用技能。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教育技术应用研究、教育技术管理人员和信息课教师的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要让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具备这样的知识和能力,就必须不断地加强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2]。因此,研究、探讨建立合理、有效的教育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培养应用型人才有重要的意义。

(一)拟订课程设置与教学进度安排

笔者认为要能真正地实现增强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那么对于学制为四年的教育技术专业学生来说,课程设置尤为重要,特别需要课程设置能够和教学进度保持统一,课程设置与教育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保持统一。从培养目标来看,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是面向教育系统和影视传媒系统的应用型人才,在确定每门课程的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时,必须依据教学计划、相关课程内容及实验项目情况、实验条件和学生知识结构来设计。并且经过教研室组织教师集体讨论来确定,从而使得实验项目设置合理、规范。这既有利于学生能力提高又可防止相关课程的交叉,避免造成时间、资源和学生、教师的精力浪费。

(二)规范和加强实验课和实践课

1、实验教学,既是对理论教学的完善、补充和提高,又是训练学生掌握操作技能、技巧的重要教学环节。由于实验条件不足等方面的原因,实验教学成为许多院系的薄弱环节[3]。

加强实验教学,首先要求任课教师在授课之前拟定出实验课程大纲。实验课程大纲必须经过教研室集体讨论和系学术委员会论证后才能列入教学计划。对由于设备原因无法开设的实验项目,应设置一些替代实验或演示实验。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实验教师必须课前认真撰写实验教案,作好预备实验。实验中,要求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动手,注意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最后,任课教师还应该及时、认真的批阅学生的实验报告。通过以上各环节的逐项落实,使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得到很好的训练和提高。

2、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课可分为专业实习、教育实习、毕业设计和科学研究。

专业实习:为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选择在网络、计算机中心、电视台等从事软件制作、网页开发、电视专题片制作等。通过专业实习,不仅仅会使学生的电视节目拍摄制作和影像拍摄制作能力、技能得到较大的提高,还会增长同学们的社会知识、交际能力、组织能力和应付突变事件的能力。

教育实习:一般在第七学期选择中小学师范学校进行大约4周的实习时间。通过教育实习,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课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方法,为培养合格的信息技术课教师奠定基础。

毕业设计:一般在第八学期进行十周时间的协作和设计。毕业设计要求有较高的学术性与扎实的理论功底,但不能忽略其实用性。一个实用性、可预见性强的论文题目会得到学生格外的关注,也是吸引他们的关键。所以论文题目的设定应该考虑一下实用性及与学生联系的紧密性。

许多学生抱怨在学校期间科学研究的机会很少或者说没有,这是目前高校的一个普遍情况。似乎提到科学研究,非得是很难的课题。其实,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某一课题进行研究,用小问题来做大事情。这样一个探索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科学研究的过程。

3、重视学生课余校内实践活动的开展

对教育技术学专业来说,在教学计划中设置有实验课、专业见习活动和实习活动等实践环节。由于受实验条件、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学生们能够实际操作、锻炼的机会十分有限。许多院校在解决学生实习、锻炼问题方面往往忽视了本身便利的条件。每个大专院校各种电教设备、设施比较齐全,校内电教设施就是最好的实践场所。如果能够有效的利用这些有利条件,认真的组织本专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电教服务活动,经过两到三年的时间将会使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例如,有计划的组织同学们参加校内文艺活动、公益活动的摄像报道、摄影报道和各种电教活动服务,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通过参与电教设施管理、维护,不但能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还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科学管理管理理念。

4、假期开展教育技术应用情况调查和技术性服务活动

要求学生在暑期,以居住地现状为基础实施调研,并撰写出调研论文。同时还要紧密结合专业特色,组织学生在暑期社会活动中进行教育技术学专业宣传工作。发挥专业特长帮助当地学校进行信息技术课师资的培训,并与当地教师合作,开展多媒体教学方法、经验交流和实践活动。另外,还应积极到当地电视台进行学习,配合工作人员制作电视节目和电视专题片。

5、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竞赛活动

开展技能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技术、发展创造性思维、提高教育技术技能水平的有效方式,也是检阅成绩、交流经验、展示专业优势的有效途径。

教育技术系可以组织与本专业基本理论、技术特点联系密切的摄影竞赛和DV节目制作、教学课件制作竞赛、动漫制作竞赛及网页制作大赛,利用竞赛活动推动和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充分展示教育技术学专业在媒体制作方面的技能、特长和优势。

二、思考与总结

笔者经过研究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改进。

(一)目前实验课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在于:

1、实验设备数量少且陈旧。

2、实验课缺少任课教师的参与,常常使实验课无目标。

因此,今后实验课教学要加强三方面建设:一是设备及时更新和增加,硬件上能够满足学生需求;二是实验教师加强专业知识学习,认真负责;三是理论课教师也要参与到实验课中。

(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类型单一,缺乏实践性课程、应用性课程和讲座性课程。

2、专业基础课数量少,涉及面窄,技术类课程数量多,缺乏深度,方法论课程和教育类课程数量少,缺乏广度。

3、以传统媒体为优秀的课程较多,以计算机媒体为优秀的课程数量和类型较为薄弱,反映教育技术研究领域最新发展的课程较少。

4、教育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类课程不仅内容窄、模式单一、时间短且多数往往流于形式,使学生的实践和科研能力得不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

根据社会发展情况和当前形式,目前社会需要的是掌握教育技术学理论知识及计算机硬件知识、网络知识,并具备以教学设计为中心的能力,构建、维护物态教学系统的能力,软件开发能力,多种媒体形态制作能力,信息采集、处理、编辑能力,构建系统能力,以及综合应用能力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能顺应时展的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道路既艰巨又漫长,需要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完善新型的实践教学模式,完善现行的实践教学规章,实施科学管理、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

教育技术应用论文:浅谈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教学研究——我院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师 教育技术培训 教学研究

论文摘要: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与普通学生的教学不尽相同,本文结合教师学习的特殊性,对利用专题学习网站授课教师的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同时对教师的学习模式进行了探索。

一、基于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专题学习网站的教学研究提出的背景

2000年教育部高教司发出了关于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通知.我院从2001年开始而向全院教师开展教育技术培训,2003年起教育技术培训制度与人事政策直接挂钩。2006年7月,全国高校教育技术协会正式授权我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为全国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巾心。如何让培训更加便捷和高效是我课题组一直在探索并着力试图解决的问题,鉴于此,中心决定探索一条通过专题网站的研发与应用来增强教育技术培训效果的新途径,使教育技术堵洲日常化、自动化、专业化,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教师尝试教育技术、应用教育技术、探索教育技术的需要,真正}f:教育技术培训落到实处.全面提高培训质量。

20o6年l1月我巾心申请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技术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名称为: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研究。现网站已经建成,并且运用了近2年的时间进行培训.在此期间课题组成员对利用网站如何更好地对教师培训进行了研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不同于学生的学习,参加培训的教师没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只能利用短期的集中面授时间集中培训。不同的教师对培训课程的学习水平是不同的,所以对于不同专业教师的培训重点也不尽相同。鉴于这些特殊的因素,利用专题学习网站进行培训无疑是最佳的手段之一,而通过专题学习网站利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模式,对于参加培训的教师来说更能得到最优的学习效果。

二、培训中基于专题学习网站授课教师教学策略的研究

通过利用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专题学习网站进行教学.我们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例如如何组织教师开展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各种学习活动,包括组织方式与策略、授课教师的控制等。

1,组织教师进行学习.了解培训的重要性,利用高校教师教育技术专题学习网站中的“相关政策”向教师介绍培训的重要性.对于教师来说,培训既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技术水平,又是作为一个必需的学习机会。

2。对教师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利用专题学习网站中的“培训指南”提供给教师一些重要的信息:学员须知、报名流程、课程安排、考核要求、证节获取,使教师清楚学习程序与方法

3.实施教学。首先利崩专题学习网站进行1O周的网络学习.具体科目学习的目标在每门课程的“课程指南”中明确列出其次利用短期集中面授.利用一周的时间将教师自学的课程集巾学习。最后利用半天的时间对每门课程进行集中考核。

4.具体课程的学习。具体课程的学习在“在线课堂”栏目中有具体的课程电子教案,教师在平常的网上学习中可以根据每门课程的“课程指导”自学或者协作学习每门课程的内容。“课程指导”主要包括:

1.推荐教材和参考书:包括书名、作者、出版日期、出版社、我院图书索书号

2.网上学习的指导:包括学习时间、学习进度和学习的网站、学习内容、学习推荐电子教案、测试练习和作业等。以《教育技术导沦》为例:《教育技术学》教程全书共分为十章,其中第l一4章、第7章和第10章共6章的内容需要在本期培训的网上自学,自学阶段大约历时8周,在自学阶段建议大家将教学内容分为8个单元进行学习,参加培训的教师可以参照《教育技术导论》专题学习网站相应的PPT演示文稿进行学习

3.学习测试及要求:按章(或内容体系)分配学时.重点、难点存学时分配上应有所侧重,指引教师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在教学计划列表和教学大纲中查找。

三、培训中基于专题学习网站教师学习模式的研究

通过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学习应用,我们总结出了几种能够发挥专题学习网站优势的教师学习模式。基于专题学习网站学习的课程往往是多门课程,所以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应同时采用多种学习模式。

1.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问题解决学习模式。授课教帅根据专题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参加培训教师的认知冲突;参加培训的教师个人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分配任务.承担责任:利用专题网站搜集相关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作品;展示作品或者利用成果进行相关专业的教学,在专题学习网站上投票评议。

2.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参加培训教师自己确立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己制定探究过程,发现问题,掌握有关知识与技能,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3.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协作学习模式。授课教师结合专题内容.提出有争议性的问题:参加培训的教师根据自己专业的特点,组成协作小组,个人明确任务.

分协作;协作小组利用网站搜集资源,共享资源,交流讨论:协作小组闱绕问题,形成解决方案或形成电子作品,完成知识意义的协作建构。

附:教育技术导论中“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利用”专题教学设计方案

一、学习者特征分析

1.一般特征:大学教师有相当的自学能力和很强的思辨能力,大部分教师在课程学习中有实用主义的倾向。

2.初始能力,与教学主题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从大学教师岗前培训和教师资格考试中汲取与本专题学习相关的知识。

3.学习格:有较强的信息搜索能力和归纳、总结的学习能力。

二、学习目标与任务

1.学习目标描述

认知目标:(1)能指出教学课程案例中所用的媒体,依据教学过程分析教学媒体的作用。(2)能各用一句话概括常用的教学媒体具有的教学特性。(3)归纳“媒体选择的方法”或“操作步骤”。说明选择教学媒体的理论依据。情感目标:增强学习的参与感,认同教学设计的方法,体验教学设计的魅力。技能目标:(1)逐步形成利用专题学习网站和网络资源的学习能力。(2)信息收集、整理、利用的能力。(3)归纳能力、表达能力、应用能力(设计)。(4)利用媒体的能力。

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学习内容(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利用):任务一,指出“教学课程案例”中所用的媒体,起什么作用;任务二,通过专题学习网站以及相关网络资源的学习.归纳“媒体选择的方法”或操作步骤,并说明选择教学媒体的理论依据。任务三,创设教学情景。

三、选择媒体和教材

1.媒体:多媒体计算机、数字投影机、放映屏幕、多种媒体组合设备。

2.教材:利用媒体进行上课的教学课程案例、关于媒体介绍的视频片断、已经做好的各种图片展示PPI1。

四、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室。

2学习资源: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专题学习网站(http:/hnet~ncisLed n eixuN)、教学课程案例(可以是大学不同专业的课程案例的44"4,片段)、多媒体教学软件、情境认知的有关论文。

3.教学情境创设:专业教师上课的教学情景创设。

五、学习活动组织

依据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组织了以下的学习活动:

1.观看教学课程案例并对其进行分析:教学课程案例中用了哪些媒体?这些媒体起什么作用?是否恰当?

2.通过专题网站的学习和查找相关的网上学习资源:教学媒体选择的方法或操作步骤是什么?理论依据是什么?3.学习结果提交到“优秀作品展示”栏目中。

六、学习者参与

参加培训的教师亲自参与培训。包括解答问题、反复练习、完成一项任务(写一篇报告)、问答、讨论、临时测验、实际操练等活动。本知识点需要完成的一项任务是:让参加培训的教师在其所教授的课程中选择一个知识点.做出如何选择和利用教学媒体进行教学的设计方案。

七、评价与修改

评价包括教师学习成就评价、媒体与方法的评价、授课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在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我们应该考虑参加培训的教师是否学到了他们应该学到的内容?他们能否表现出目标所表示的能力?那么,首先应该回到学习目标,考查学习目标是否实现。评价并不是教学的终点,而是下一个教学的起点。

教育技术应用论文:浅谈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成人英语课程教学的应用思考

【论文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英语课程 成人

【论文摘要】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今时代,现代教育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英语课程中积极探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切实提高成人英语水平。

电大英语课程是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英国开放大学合作,为我国电大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英语课程。该课程在设置上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充分考虑成人学习的特点,通过大量练习和反复实践,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实现学习目标。

计算机、多媒体为优秀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的运用已经步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授受式教学模式受到猛烈冲击,传统的课堂式教学正逐渐向自主性、开放性、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运用Internet资源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的远程网络教学逐渐兴起,并日趋强盛。利用英语教材,根据成人学习英语的特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成人英语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

1 英语教材的特点

英语教材适应开放教育英语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从全新的视角体现了目前国内外在这一层面上英语教学研究的成果;其教学内容设计模块化、层次化;以多媒体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学原则,培养个性化和互动开放式自主学习模式;注重英语基础教学及听、说、读、写等综合技能训练。

从英语教材的文体特点来看。教材采用口语体和非正式体。口语体是人们平时谈话、采访时所运用的语言,是说的语言和听的语言。根据使用场合来说,非正式体通常用于宽松、随便的场合,如:熟人闲聊、个人书信等。使用英国英语,不仅在词汇方面本教材使用英国英语,在语音方面英语教材也倾向于使用英国英语。

2 成人英语教学的特点

任何教学过程都至少包括三个要素:学生、教师和教学内容。另外,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媒体手段也发挥了重要的重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一种平面式单维度结构,教师是教学内容的掌握者和教学手段的控制者。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对教师传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适应都是被动的,学习过程中不能自由发挥和自主进行,长期在这种模式下学习,容易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和个性化的思维方式。电大开放教育的学生以不同的层次入学,基础参差不齐,英语基础普遍教差。大部分学生都年龄偏大,且边工作边读书,学习精力与时间有限。这就要求我们在面授和辅导时,应注意因人而异,对于不同学员要区别对待,不可一刀切。

美国教育家威廉斯的教学模式把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作为一种有机的联合体系,他们的关系是互动和连动的,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三因素的和谐共振与有机连动。他们互相影响、互相牵制、又互为增长发展的条件。我们必须依靠现代教育技术,创造真实的英语交际环境,为他们尝试用英语进行交际提供便利,以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3 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成人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

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教学设备的电子化、传递教学信息的现代化、教学时空的广泛适应性等特点。其使用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对成人教育而言,它可以花费较少的人力物力,使大量的学习者受益;它可以降低教育、教学成本、减少教学难度,提高教学效率的质量,推进成人教育教学的改革。

作为教学手段之一,现代教育技术对成人英语教学的影响从上述可窥一斑。当前,在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动下,国内外外语教学研究的重点已经从如何“教”转移到如何“学”上来,而成人学生的特点决定了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行不通。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组织起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同时保持教学诸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努力消除现代教育技术给成人教育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

利用校园网,将传统的单一型的教学模式改为校园网基础上的多媒体视听说一体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动画、视频、音频文件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兴趣。网络技术下的开放英语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体现了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且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发挥自主性,更好地进行能力锻炼。借助校园宽带网实时地传递多媒体信息,如数据、声音、图像、视频等,主要采用TCP/IP网络协议与Internet联网,而基于校园宽带网的多媒体网络把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方法融为一体,是开放式的教学硬件平台,具有集成化、数字化、网络化、在线教学等特点。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毕竟很少。因此,保持课外联系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这种联系应该贯彻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以便提供远程帮助。

校园网教学平台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和教师可以进行交互式学习,增大了课堂的信息输入量,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还可以进行自主学习,不必拘泥于课堂45分钟教学。这样为学生进行自习创造了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空间,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潜能。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取信息,扩大知识面,从而提高英语语言的综合适用能力。

最后,通过形成性考核与课程终结考试相结合,学生通过参加小组活动、参加网上答疑,平时作业等形成性考核成绩获得最终考核成绩。

4 结束语

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如互联网及多媒体网络课程来解决成人开放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个性化学习,解决师资短缺,这是目前国内外教学手段更新与发展的趋势。总之,只要我们研究成人学员这一群体,做到趣味性教学与因材施教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真正达到提高英语的目的。

教育技术应用论文:浅析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应用与实践研究

论文关键词:现代信息 技术教育 实践 研究 应用

论文摘要:中国电化教育莫基人之一、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南国农甘在“祈时期教育技术发展前沿问趁高层论坛”做了“关注学科前沿,寻求发展新路”的主题报告,报告提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以学习为中心”,强调发现法毕习,改除旧教育的异端,破除三中..;教师中.召、课本中心、课堂中心)带来了的积极的形响。然而,它也带来了另一下‘三中心”,即学习中心、生活中心,能力中心。在这样一个科学发证的霄景下,得建立一套县有我院特色的、适合的、料学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理论体系尤为重要。

伴随我国教育技术发展及国家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在步入信息时代的同时,“现代教育技术”这一概念应运而生,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这一概念被广泛的应用于教育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在教育史上引发的不仅是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的变革,而且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一系列内容的历史性变革,但现今对“现代教育技术”内涵的表述及理解仍不尽完善。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教育作为知识活动的主要领域,需要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来保证教育质量;教育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技术能力成为当前专业化教师必备的技能之一。教师对技术的应用,曼迪纳契和可兰认为分为四个阶段:挣扎阶段,在技术面前挣扎,被各种问题所困扰;掌握阶段,教师学会了应付的策略,提高了技术能力,对新的课堂结构和新的交互形式也有了经验和信心。冲击阶段,不再对技术心存畏俱了,出现了新的教学关系和结构。创新阶段,将技术整合到教学活动中,由此,课程和学习活动被重新组织,学习环境也被改变了。

现代教育技术以现代信息技米(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字音像技术、卫星广播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的开发、应用为优秀,但不是只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应用研究的对象,而忽视或抛弃了对传统媒体(黑板、挂图、标本、模型)的应用与开发的研究。现代教育技术是以一切教与学资源(包括传统煤体和现代信息技术)为研究对象的。“技术”的涵义是指有形的物化技术和无形的智能技术的总和。教育技术不仅包括视听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硬件及其软件,还包括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学习资源和过程的一切方法和理论。所以说“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媒体进行教学,也指运用系统方法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开发教学策略、构建教学模式等等。现代教育技术必须紧紧围绕素质教育这个中心。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绝不仅仅是教育内容和手段的改革,它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根本变革。现代教育技术若要实现优化教与学的最终目标,就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探索构建“创造教育”的新模式。我们对“教”的改革是改变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宰地位,变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灌输为“学生进行意义建构,教师进行指导和促进”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抛弃它。除了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理论研究,构建科学的理论体系以外,加强研究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至关重要。我们还应该关注有效教学的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应用创新,数字校园与学习环境建设,未来课堂辅助教学之工具,教与学的最终效果不是取决于技术的高低,关键是合理的教学设计、适当的教学方法、有效的组织、内容与资源的合理安排、师生的互动以及现代信J急技术和教育技术运用的巧妙结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创造合理、生动的情景。现代教育技术是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概念,既然现代教育技术被提出,并被应用于教育教学,就应该被予以深刻的含义、准确的定位和充分的理解,而且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吸纳了全新的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在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理论描述中添加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正在利用信息技术构造一个更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现代教学环境,现代教学平台将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架起,届时,所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将得到沟通,并会酝酿出新兴的教育教学规律。因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广大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掌握现代的信息技米手段,丰富自身的信息素养,还要用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和理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现代教育技术观念,在此基础上,我提出了对“现代教育技术”内涵的重新理解。

教育模式的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优秀,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发展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从而使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不断升级。教育技术已经摆脱了传统的单纯的以“学”为中心或以“教”为中心的片面的教学设计观念,“教学一体”即双主模式已经在教育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这一重大变革正是现代教育技术这个教育改革制高点引领的结果。不同于教育技术,“现代之教育技术”综合了多种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客观主义等等),强调了学习的意义建构过程,强调了学习的意义活动过程,强调了学习必须处于真实的情境中,加上传播学理论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信息论基础,为了促进和改善人类学习的质量,“现代之教育技术”紧密与教育传播学结合,发展多媒体交互式视听传播技术,运用系统方法为指导全面分析教育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及其环境之间的联系,进行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建立相关的策略方案来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试行解决的方案并对试行结果进行修改,从而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信息的产生、选择、存储、传输、转换、分配的过程,而信息技术正是指用上述一系列过程的各种先进技术,包括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等,现代教育媒体被引人教育领域,大大提高了信息处理即教学效率。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媒体要由仅仅作为教师演示和讲解用的辅助工具转变为指导学生学习和交流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煤体不应是传递教学刺激的载体,更重要的是教师创设情景、激发和维持学生动机、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探索知识、延伸自己潜能的工具,即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四类用途:指导、探索、应用和交流。

教育技术应用论文:简述非正式学习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教育技术;非正式学习;显性知识;隐性知识

论文摘要:主要探讨非正式学习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的应用,以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学习这种方式来实现,并提出非正式学习的实施模式以及非正式学习实施与促进的几点意见。

信息化的教育现状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掌握坚实的专业知识,还有更多专业技能。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包含大量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比如广博的教育学知识、娴熟的教学技能、教师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学习能力等。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已成为时代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持续不断、逐渐深化的过程,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所以,培训只是为教师提供一个引子,要想真正达到最终目标,培训之后的后续工作才是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重点内容。在这种情况下,与正规的学校教育或持续教育相对应的一种非正式学习(Informal Learning)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讨论的就是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学习(WPBL)在这种非正式学习中的应用。

1非正式学习

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教育理念,也就是说,个人接受教育的过程就是他在社会生活逐渐习得的。这与非正式学习的思想如出一辙。所谓非正式学习是相对于正规学校教育或继续教育而言的,是指在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场所发生的、通过非教学性质的社会交往来传递和渗透知识,如打球、读书、聚会等。研究表明,非正式学习广泛地存在着,笔者认为这种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一种非教学性质的社会交往,它满足了大部分学习需要,达到个体在工作中学习需要的70%左右。

2非正式学习的实现模式——WPBL

非正式学习的实现形式是多样化的,不同的实现形式具有不同的优势和特点,这里的WPBL应属于一种网络学习形式。下面在传统的PBL实现模式的基础之上,探讨一下如何将这种网络环境下的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应用于一种非正式学习当中去。

2.1创设问题情境

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问题情境是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性因素,所以,在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有2个重要的指标:1)问题应当难度适中,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2)问题应当基于真实的情境,即都是复杂的、结构不良的。

2.2组织学习小组

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要解决好一个创设好的问题通常需要学习者之间的相互合作,小组学习是PBL主要的学习形式。分组有2种途径,一种是依据学习者的学习风格、认知水平进行分组,一种依据学习者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组。本文涉及的分组应该属于后者。在小组学习中小组成员的个数影响小组学习的学习效果,通常情况下小组成员最好在5~7名之间。在确定分组之后,要选取1名小组长,以便后面的学习能够顺利进行。

2.3小组学习 小组学习过程中,首先小组成员要在小组长的领导下对问题情境进行讨论,找到问题中隐含的信息、概念以及解决问题的初步计划和假设,确定小组的学习目标和每个成员自己的学习目标。其次,小组成员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自主学习。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小组成员可以随时将自己的学习进度、遇到的问题到平台上,供其他小组成员借鉴和学习。

2.4组内汇报及讨论 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小组内部需要及时总结,定期讨论。总结讨论的目的有2个:1)为了相互之问进行信息的分析和评价,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剔除虚假无用的信息,提高学习效率;2)通过讨论,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思路,以便及时作出调整。这一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调整、修改、细化学习目标,安排下一步学习计划,直到最终完成学习目标。

2.5总结评价 这是PBL模式的最后一个阶段,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到此处,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每个学习者不仅仅得到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最后的总结与评价,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反思,激发和支持学习者的高水平思维。

3非正式学习的实施与促进

传统意义上,WPBL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学习。当WPBL作为非正式学习的一种实现模式,它就具备了更多非正式学习的特点:1)自发自愿的个性化学习,没有学习场所、学习内容、学习时间的限制;2)有时可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时则纯属偶然事件;3)探究的氛围,自我发展的需求,对话交流,知识共享,反馈,问题解决,这些都是非正式学习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

根据上述特点,为了确保WPBL的实施和提高学习效率,对教育技术培训的组织者提出2点建议。

1)加强组织引导力度。虽然非正式学习是自发性的、灵活的学习方式,但必要的组织引导是不可或缺的。

2)为WPBL的实施提供支持服务系统。在远程教育中,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可以为远程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撑,在教育技术能力培养过程中完全可以借鉴。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提供有效的支持服务系统,是学习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教育技术应用论文:浅论教育技术建设与应用——以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为例

论文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教育现代化 多媒体教学设施 校园网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要想在未来社会中继续保持原有的地位,且能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社会职能,为社会培养出符合需要的职业人才,就应从根本上改变大学教学思想和教学组织管理策略,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信息社会发展方向有机结合起来。现代教育技术是实现现代化教育的重中之重。

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建设在校领导的关心、支持、领导组织下,在组织领导机制、基础设计建设、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初具规模,成立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实施校园网建设、电化教育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管理维护与推广等工作。先进的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运用,校园网络的全面建设与运用,迎合了信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一、现状

利用校园网络,我们建立起教学资源库、多媒体网络教学,方便了学生网络学习和交流环境。

教学资源库为教师和学生服务。教师自我开发或采购收集网络课程、教学软件、多媒体素材建立起教学资源库,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提供设备和技术条件,支持校内教师的课件开发工作,实现网络学习、资源共享和网上交流等活动,便于资源获取和协作学习。课件操作主体由老师转换为学生。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平台,根据自身的学习水平,自主选择有意义的学习。

多媒体网络教学是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多媒体系统,即多媒体网络系统,把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单机多媒体系统的功能。它不仅具有各种媒体信息处理和人机交互功能,更重要的是利用网络联机达到了设备共享、人力共享、信息共享,顺应了21世纪信息时代对知识快速更新的要求,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图书馆提供的有关图书资料的信息,包括藏书检索、书籍内容简介、期刊目录、报纸摘要等,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直接与Internet联结,形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量资源库,方便了学生和老师网上讨论或通过电子邮件交流沟通。

现代教学技术不仅有效促进了学校教学,也给学生足够的学习自主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独立思考以及对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的应答能力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传输数据量大、数据传输的实时性要求高,同网络传输速度有限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对信息的合理存储及有效管理认真加以探讨,并通过高速的网络连接手段实现多媒体信息的快速查询与存取。

教师缺乏科学合理实用的教学设计,教材不能合理应用,教学条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要选择适合发挥多媒体网络特性的教学内容,并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采取不同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针对多媒体网络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摸索出新的教学方法,开发出新的教学模式,开阔思路,启发思维,强化多媒体网络意识,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

教师使用教育技术媒体授课的思想观念不够。有一小部分教师,特别是年老的教师,他们认为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就够了,没必要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的从来都不上一堂多媒体课,因而他们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也十分匾乏。

教师运用媒体的技术不高。我们技术中心每年都对老师进行多媒体技术培训。有的老师认为会做PPT就行了,没必要学习技术。特别是新型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引人,教师对新系统的基本操作不熟练,使得每堂课都需有专亚人员为他们纠正操作错误,或者是指导他们操作,严重情况会造成系统罢工而无法上课。

学校对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宣传力度不够,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课堂教学,而运用媒体的技术可以由教育技术专业人员来完成,这样就造成了教学与技术的脱节。

另外,信息化人才队伍水平不足,也阻碍了教育技术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本意是为了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可是以上的问题却影响了教学质量。鉴于存在的问题,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其次,学校要进一步完善硬件配套,重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要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设备资源的优势,减少闲置和浪费,在建设中既要重视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又不放松投影、录像、录音等技术的应用;第三,建立有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体系,制定信息化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信息化人才素质标准,制定学科信息化应用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开办培训班对教职工进行各方面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全面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和能力。

只有广大教师转变思想认识,积极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各个环节,在实践教学中才会感到得心应手,才会更加积极地在教学中使用现代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也才能全面融入现代教学之中,才能推动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发展,从而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途。

教育技术应用论文: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学科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职业教育 数学学科

论文摘要:现代教育技术正以其显著的优势成为学校培养和造就创新性人才的摇篮,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声、光、形、色的传递,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诱发学生的情感活动。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生动、直观地描绘出教师难以言传的意境,为传统、单调的课堂教学注入活力,收到良好的效果。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大胆实践,相互合作,努力创新,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健全的人格尤为重要。本课题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为主要研究领域,探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超。

1、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载体。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不仅仅是为了辅助教师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要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新课程实践中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研究内容

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和想象力于一身的科学,数学教学基本要求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整个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过程,熟练掌握基本技能的过程,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动手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的过程。

在当前的素质教育中,要使学生在有限的空间、时间打破地域界限去认识教材中的事物,达成知识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目标,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我们必须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低耗、高效、优质”的优势,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下面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浅谈如下:

2.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真正学好一门课,就必须让他喜爱这门课,而数学学科的抽象枯燥,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现代教育技术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教学软件可以做得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选择,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它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解决了动力不足或动力缺乏问题,那么学生的学习障碍就几乎解决了一半。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在解决这个难题上发挥了很大的优势。

例如:在讲解《正弦函数的性质和图像》这节课时,内容枯燥,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数学基础较差,对理解图像的成因和周期性变化这一规律比较困难。“为什么图像是波浪形的,而且不段重复出现?”学生们往往有这样的疑问。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讲授,他们往往理解困难,导致学生失去信心,打击学习积极性。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把图像的生成过程播放出来演示给学生,这样图形生动形象,一目了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理解、掌握。

2.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主体性、实现个体化学习。

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师,应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他们自己跳起来摘果子,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出来的,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

例如:在学习《函数y=Asin(ωx+φ)的性质和图像》一课时,要观察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并总结其性质。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方法,教师需要画大量的图来让学生观察,同时还要做一定的解释,这样费时费力,效果也不一定理想。而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后,学生通过教师制作的课件,自由的选择关于A, ω,Φ的几组数据,通过课件中的软件生成相应的图形,从中发现一些有关的信息,总结出当A, ω,Φ中三个值发生变化时,正弦型函数图像变化的规律,从而得到幅值A、圆频率ω初相位中三个值对该函数图像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是作为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遇到困难可请求别人帮助,也可请教师解决。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实现了个体化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认识活动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这是人类认识过程要遵循的一般规律。但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一般都是在前人实践中长期积累的间接经验,它不再是感性的,在教学过程中,解决这种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实际与理论间的矛盾,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比如,在学习《正弦函数的性质和图像》一课时,要求学生掌握y=sinx的图像成周期性变化,其最小正周期为这一规律。这个结论的由来往往不容易理解,如果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肯定不好。而引人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演示出正弦函数y=sinx图像的生成过程,把文字、图形、动画等信息集于一体,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加深对这一性质的理解与记忆。

2.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认知环境,为学生掌握新知识提供了捷径。教学中必须改变只着眼于学生知识的积累,以掌握知识的“量”的多少来判断教学质量的高低,而忽视使学生从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把握知识结构的现状。在教学时,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可用来展示知识脉络,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运用于数学教学时,可以通过计算机建立形象的知识网络图,教师在教学时利用语言把知识之间的联系及规律表达出来,并且注意调节、完善学生的思维,从而展现教材中知识结构的转移,即实现了学生的认知结构的构建和重组。

2.5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扩大学生的信息量,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如今,计算机网络教学实现了资源共享,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提供了针对性的海量素材,这在以前的传统教学中都是无法实现和不可想象的,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实现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同时学生的学习不应该仅限于书本知识,不断的扩大知识面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才是最终目的。例如:学生已经掌握了均值定理、一元二次函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这些知识之后,可以鼓励他们通过网络更多地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网络时代就要求我们引导同学们融进网络生活。在网上他们可以自由地耕耘,涉猎,开阔眼界,丰富了知识,掌握了许多终身受益的方法。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实际教学,现在还刚刚开始,作为年青教师还需要不断地去探索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让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推动教育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教育技术应用论文:浅谈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教学研究——我院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师 教育技术培训 教学研究

论文摘要: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与普通学生的教学不尽相同,本文结合教师学习的特殊性,对利用专题学习网站授课教师的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同时对教师的学习模式进行了探索。

一、基于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专题学习网站的教学研究提出的背景

2000年教育部高教司发出了关于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通知.我院从2001年开始而向全院教师开展教育技术培训,2003年起教育技术培训制度与人事政策直接挂钩。2006年7月,全国高校教育技术协会正式授权我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为全国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巾心。如何让培训更加便捷和高效是我课题组一直在探索并着力试图解决的问题,鉴于此,中心决定探索一条通过专题网站的研发与应用来增强教育技术培训效果的新途径,使教育技术堵洲日常化、自动化、专业化,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教师尝试教育技术、应用教育技术、探索教育技术的需要,真正}f:教育技术培训落到实处.全面提高培训质量。

20o6年l1月我巾心申请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技术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名称为: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研究。现网站已经建成,并且运用了近2年的时间进行培训.在此期间课题组成员对利用网站如何更好地对教师培训进行了研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不同于学生的学习,参加培训的教师没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只能利用短期的集中面授时间集中培训。不同的教师对培训课程的学习水平是不同的,所以对于不同专业教师的培训重点也不尽相同。鉴于这些特殊的因素,利用专题学习网站进行培训无疑是最佳的手段之一,而通过专题学习网站利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模式,对于参加培训的教师来说更能得到最优的学习效果。

二、培训中基于专题学习网站授课教师教学策略的研究

通过利用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专题学习网站进行教学.我们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例如如何组织教师开展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各种学习活动,包括组织方式与策略、授课教师的控制等。

1,组织教师进行学习.了解培训的重要性,利用高校教师教育技术专题学习网站中的“相关政策”向教师介绍培训的重要性.对于教师来说,培训既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技术水平,又是作为一个必需的学习机会。

2。对教师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利用专题学习网站中的“培训指南”提供给教师一些重要的信息:学员须知、报名流程、课程安排、考核要求、证节获取,使教师清楚学习程序与方法

3.实施教学。首先利崩专题学习网站进行1O周的网络学习.具体科目学习的目标在每门课程的“课程指南”中明确列出其次利用短期集中面授.利用一周的时间将教师自学的课程集巾学习。最后利用半天的时间对每门课程进行集中考核。

4.具体课程的学习。具体课程的学习在“在线课堂”栏目中有具体的课程电子教案,教师在平常的网上学习中可以根据每门课程的“课程指导”自学或者协作学习每门课程的内容。“课程指导”主要包括:

1.推荐教材和参考书:包括书名、作者、出版日期、出版社、我院图书索书号

2.网上学习的指导:包括学习时间、学习进度和学习的网站、学习内容、学习推荐电子教案、测试练习和作业等。以《教育技术导沦》为例:《教育技术学》教程全书共分为十章,其中第l一4章、第7章和第10章共6章的内容需要在本期培训的网上自学,自学阶段大约历时8周,在自学阶段建议大家将教学内容分为8个单元进行学习,参加培训的教师可以参照《教育技术导论》专题学习网站相应的PPT演示文稿进行学习

3.学习测试及要求:按章(或内容体系)分配学时.重点、难点存学时分配上应有所侧重,指引教师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在教学计划列表和教学大纲中查找。

三、培训中基于专题学习网站教师学习模式的研究

通过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学习应用,我们总结出了几种能够发挥专题学习网站优势的教师学习模式。基于专题学习网站学习的课程往往是多门课程,所以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应同时采用多种学习模式。

1.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问题解决学习模式。授课教帅根据专题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参加培训教师的认知冲突;参加培训的教师个人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分配任务.承担责任:利用专题网站搜集相关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作品;展示作品或者利用成果进行相关专业的教学,在专题学习网站上投票评议。

2.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参加培训教师自己确立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己制定探究过程,发现问题,掌握有关知识与技能,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3.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协作学习模式。授课教师结合专题内容.提出有争议性的问题:参加培训的教师根据自己专业的特点,组成协作小组,个人明确任务.

分协作;协作小组利用网站搜集资源,共享资源,交流讨论:协作小组闱绕问题,形成解决方案或形成电子作品,完成知识意义的协作建构。

附:教育技术导论中“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利用”专题教学设计方案

一、学习者特征分析

1.一般特征:大学教师有相当的自学能力和很强的思辨能力,大部分教师在课程学习中有实用主义的倾向。

2.初始能力,与教学主题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从大学教师岗前培训和教师资格考试中汲取与本专题学习相关的知识。

3.学习格:有较强的信息搜索能力和归纳、总结的学习能力。

二、学习目标与任务

1.学习目标描述

认知目标:(1)能指出教学课程案例中所用的媒体,依据教学过程分析教学媒体的作用。(2)能各用一句话概括常用的教学媒体具有的教学特性。(3)归纳“媒体选择的方法”或“操作步骤”。说明选择教学媒体的理论依据。情感目标:增强学习的参与感,认同教学设计的方法,体验教学设计的魅力。技能目标:(1)逐步形成利用专题学习网站和网络资源的学习能力。(2)信息收集、整理、利用的能力。(3)归纳能力、表达能力、应用能力(设计)。(4)利用媒体的能力。

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学习内容(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利用):任务一,指出“教学课程案例”中所用的媒体,起什么作用;任务二,通过专题学习网站以及相关网络资源的学习.归纳“媒体选择的方法”或操作步骤,并说明选择教学媒体的理论依据。任务三,创设教学情景。

三、选择媒体和教材

1.媒体:多媒体计算机、数字投影机、放映屏幕、多种媒体组合设备。

2.教材:利用媒体进行上课的教学课程案例、关于媒体介绍的视频片断、已经做好的各种图片展示PPI1。

四、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室。

2学习资源: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专题学习网站、教学课程案例(可以是大学不同专业的课程案例的44"4,片段)、多媒体教学软件、情境认知的有关论文。

3.教学情境创设:专业教师上课的教学情景创设。

五、学习活动组织

依据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组织了以下的学习活动:

1.观看教学课程案例并对其进行分析:教学课程案例中用了哪些媒体?这些媒体起什么作用?是否恰当?

2.通过专题网站的学习和查找相关的网上学习资源:教学媒体选择的方法或操作步骤是什么?理论依据是什么?3.学习结果提交到“优秀作品展示”栏目中。

六、学习者参与

参加培训的教师亲自参与培训。包括解答问题、反复练习、完成一项任务(写一篇报告)、问答、讨论、临时测验、实际操练等活动。本知识点需要完成的一项任务是:让参加培训的教师在其所教授的课程中选择一个知识点.做出如何选择和利用教学媒体进行教学的设计方案。

七、评价与修改

评价包括教师学习成就评价、媒体与方法的评价、授课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在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我们应该考虑参加培训的教师是否学到了他们应该学到的内容?他们能否表现出目标所表示的能力?那么,首先应该回到学习目标,考查学习目标是否实现。评价并不是教学的终点,而是下一个教学的起点。

教育技术应用论文:浅谈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成人英语课程教学的应用思考

【论文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英语课程 成人

【论文摘要】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今时代,现代教育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英语课程中积极探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切实提高成人英语水平。

电大英语课程是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英国开放大学合作,为我国电大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英语课程。该课程在设置上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充分考虑成人学习的特点,通过大量练习和反复实践,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实现学习目标。

计算机、多媒体为优秀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的运用已经步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授受式教学模式受到猛烈冲击,传统的课堂式教学正逐渐向自主性、开放性、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运用Internet资源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的远程网络教学逐渐兴起,并日趋强盛。利用英语教材,根据成人学习英语的特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成人英语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

1 英语教材的特点

英语教材适应开放教育英语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从全新的视角体现了目前国内外在这一层面上英语教学研究的成果;其教学内容设计模块化、层次化;以多媒体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学原则,培养个性化和互动开放式自主学习模式;注重英语基础教学及听、说、读、写等综合技能训练。

从英语教材的文体特点来看。教材采用口语体和非正式体。口语体是人们平时谈话、采访时所运用的语言,是说的语言和听的语言。根据使用场合来说,非正式体通常用于宽松、随便的场合,如:熟人闲聊、个人书信等。使用英国英语,不仅在词汇方面本教材使用英国英语,在语音方面英语教材也倾向于使用英国英语。

2 成人英语教学的特点

任何教学过程都至少包括三个要素:学生、教师和教学内容。另外,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媒体手段也发挥了重要的重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一种平面式单维度结构,教师是教学内容的掌握者和教学手段的控制者。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对教师传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适应都是被动的,学习过程中不能自由发挥和自主进行,长期在这种模式下学习,容易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和个性化的思维方式。电大开放教育的学生以不同的层次入学,基础参差不齐,英语基础普遍教差。大部分学生都年龄偏大,且边工作边读书,学习精力与时间有限。这就要求我们在面授和辅导时,应注意因人而异,对于不同学员要区别对待,不可一刀切。

美国教育家威廉斯的教学模式把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作为一种有机的联合体系,他们的关系是互动和连动的,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三因素的和谐共振与有机连动。他们互相影响、互相牵制、又互为增长发展的条件。我们必须依靠现代教育技术,创造真实的英语交际环境,为他们尝试用英语进行交际提供便利,以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3 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成人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

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教学设备的电子化、传递教学信息的现代化、教学时空的广泛适应性等特点。其使用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对成人教育而言,它可以花费较少的人力物力,使大量的学习者受益;它可以降低教育、教学成本、减少教学难度,提高教学效率的质量,推进成人教育教学的改革。

作为教学手段之一,现代教育技术对成人英语教学的影响从上述可窥一斑。当前,在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动下,国内外外语教学研究的重点已经从如何“教”转移到如何“学”上来,而成人学生的特点决定了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行不通。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组织起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同时保持教学诸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努力消除现代教育技术给成人教育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

利用校园网,将传统的单一型的教学模式改为校园网基础上的多媒体视听说一体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动画、视频、音频文件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兴趣。网络技术下的开放英语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体现了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且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发挥自主性,更好地进行能力锻炼。借助校园宽带网实时地传递多媒体信息,如数据、声音、图像、视频等,主要采用TCP/IP网络协议与Internet联网,而基于校园宽带网的多媒体网络把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方法融为一体,是开放式的教学硬件平台,具有集成化、数字化、网络化、在线教学等特点。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毕竟很少。因此,保持课外联系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这种联系应该贯彻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以便提供远程帮助。

校园网教学平台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和教师可以进行交互式学习,增大了课堂的信息输入量,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还可以进行自主学习,不必拘泥于课堂45分钟教学。这样为学生进行自习创造了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空间,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潜能。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取信息,扩大知识面,从而提高英语语言的综合适用能力。

最后,通过形成性考核与课程终结考试相结合,学生通过参加小组活动、参加网上答疑,平时作业等形成性考核成绩获得最终考核成绩。

4 结束语

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如互联网及多媒体网络课程来解决成人开放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个性化学习,解决师资短缺,这是目前国内外教学手段更新与发展的趋势。总之,只要我们研究成人学员这一群体,做到趣味性教学与因材施教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真正达到提高英语的目的。

教育技术应用论文:浅析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论文关键词:教育技术学;实践教学体系;框架

论文摘要:从教育技术学学科性质出发,探讨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体系结构,提出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框架,包括规范和加强实践教学、重视学生课余校内实践活动的开展,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竞赛活动等。

引言

教育技术概念由“教育”和“技术”两个术语组成,它基本揭示了该事物的特质:把科学技术作为促进人类教育的手段,用科技手段来提高教育的效果和效率。它也大致反映了教育技术学科的特质:探讨科学技术与人类教育的关系,探讨用科技手段提高教育效果和教育效率的规律、原理和方法[1]。显然,教育技术学关注的焦点不是科学技术条件本身,而是科技条件如何通过教育现象的特点折射出来。因此,教育技术学主要属于教育科学的范畴,是教育科学领域中技术学层次的方法论性质的学科。这一专业的特点是多种知识的综合应用,以系统论的思想合理地整合知识并运用到教育教学或其他工作中。这就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才能突出教育技术学的特色,才能培养具备构建系统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

一、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教育技术学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教育技术专业的许多课程都具有很强实践性,学生除了应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备扎实的应用技能。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教育技术应用研究、教育技术管理人员和信息课教师的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要让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具备这样的知识和能力,就必须不断地加强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2]。因此,研究、探讨建立合理、有效的教育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培养应用型人才有重要的意义。

(一)拟订课程设置与教学进度安排

笔者认为要能真正地实现增强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那么对于学制为四年的教育技术专业学生来说,课程设置尤为重要,特别需要课程设置能够和教学进度保持统一,课程设置与教育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保持统一。从培养目标来看,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是面向教育系统和影视传媒系统的应用型人才,在确定每门课程的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时,必须依据教学计划、相关课程内容及实验项目情况、实验条件和学生知识结构来设计。并且经过教研室组织教师集体讨论来确定,从而使得实验项目设置合理、规范。这既有利于学生能力提高又可防止相关课程的交叉,避免造成时间、资源和学生、教师的精力浪费。

(二)规范和加强实验课和实践课

1、实验教学,既是对理论教学的完善、补充和提高,又是训练学生掌握操作技能、技巧的重要教学环节。由于实验条件不足等方面的原因,实验教学成为许多院系的薄弱环节[3]。

加强实验教学,首先要求任课教师在授课之前拟定出实验课程大纲。实验课程大纲必须经过教研室集体讨论和系学术委员会论证后才能列入教学计划。对由于设备原因无法开设的实验项目,应设置一些替代实验或演示实验。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实验教师必须课前认真撰写实验教案,作好预备实验。实验中,要求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动手,注意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最后,任课教师还应该及时、认真的批阅学生的实验报告。通过以上各环节的逐项落实,使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得到很好的训练和提高。

2、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课可分为专业实习、教育实习、毕业设计和科学研究。

专业实习:为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选择在网络、计算机中心、电视台等从事软件制作、网页开发、电视专题片制作等。通过专业实习,不仅仅会使学生的电视节目拍摄制作和影像拍摄制作能力、技能得到较大的提高,还会增长同学们的社会知识、交际能力、组织能力和应付突变事件的能力。

教育实习:一般在第七学期选择中小学师范学校进行大约4周的实习时间。通过教育实习,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课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方法,为培养合格的信息技术课教师奠定基础。

毕业设计:一般在第八学期进行十周时间的协作和设计。毕业设计要求有较高的学术性与扎实的理论功底,但不能忽略其实用性。一个实用性、可预见性强的论文题目会得到学生格外的关注,也是吸引他们的关键。所以论文题目的设定应该考虑一下实用性及与学生联系的紧密性。

许多学生抱怨在学校期间科学研究的机会很少或者说没有,这是目前高校的一个普遍情况。似乎提到科学研究,非得是很难的课题。其实,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某一课题进行研究,用小问题来做大事情。这样一个探索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科学研究的过程。

3、重视学生课余校内实践活动的开展

对教育技术学专业来说,在教学计划中设置有实验课、专业见习活动和实习活动等实践环节。由于受实验条件、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学生们能够实际操作、锻炼的机会十分有限。许多院校在解决学生实习、锻炼问题方面往往忽视了本身便利的条件。每个大专院校各种电教设备、设施比较齐全,校内电教设施就是最好的实践场所。如果能够有效的利用这些有利条件,认真的组织本专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电教服务活动,经过两到三年的时间将会使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例如,有计划的组织同学们参加校内文艺活动、公益活动的摄像报道、摄影报道和各种电教活动服务,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通过参与电教设施管理、维护,不但能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还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科学管理管理理念。

4、假期开展教育技术应用情况调查和技术性服务活动

要求学生在暑期,以居住地现状为基础实施调研,并撰写出调研论文。同时还要紧密结合专业特色,组织学生在暑期社会活动中进行教育技术学专业宣传工作。发挥专业特长帮助当地学校进行信息技术课师资的培训,并与当地教师合作,开展多媒体教学方法、经验交流和实践活动。另外,还应积极到当地电视台进行学习,配合工作人员制作电视节目和电视专题片。

5、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竞赛活动

开展技能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技术、发展创造性思维、提高教育技术技能水平的有效方式,也是检阅成绩、交流经验、展示专业优势的有效途径。

教育技术系可以组织与本专业基本理论、技术特点联系密切的摄影竞赛和DV节目制作、教学课件制作竞赛、动漫制作竞赛及网页制作大赛,利用竞赛活动推动和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充分展示教育技术学专业在媒体制作方面的技能、特长和优势。

二、思考与总结

笔者经过研究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改进。

(一)目前实验课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在于:

1、实验设备数量少且陈旧。

2、实验课缺少任课教师的参与,常常使实验课无目标。

因此,今后实验课教学要加强三方面建设:一是设备及时更新和增加,硬件上能够满足学生需求;二是实验教师加强专业知识学习,认真负责;三是理论课教师也要参与到实验课中。

(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类型单一,缺乏实践性课程、应用性课程和讲座性课程。

2、专业基础课数量少,涉及面窄,技术类课程数量多,缺乏深度,方法论课程和教育类课程数量少,缺乏广度。

3、以传统媒体为优秀的课程较多,以计算机媒体为优秀的课程数量和类型较为薄弱,反映教育技术研究领域最新发展的课程较少。

4、教育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类课程不仅内容窄、模式单一、时间短且多数往往流于形式,使学生的实践和科研能力得不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

根据社会发展情况和当前形式,目前社会需要的是掌握教育技术学理论知识及计算机硬件知识、网络知识,并具备以教学设计为中心的能力,构建、维护物态教学系统的能力,软件开发能力,多种媒体形态制作能力,信息采集、处理、编辑能力,构建系统能力,以及综合应用能力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能顺应时展的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道路既艰巨又漫长,需要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完善新型的实践教学模式,完善现行的实践教学规章,实施科学管理、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