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观众在哪里?——电影市场的分众、分层与分需

作者:尹鸿; 张卫; 路伟电影市场艺术电影商业电影冈仁波齐大众电影辨识度经验主义者百鸟朝凤观众群中国电影

摘要:大致自2011年的《失恋33天》开始,黑马一词作为现象级影片的代名词,成为媒介与市场话语的表述方式。之后,《北京遇上西雅图》《夏洛特烦恼》《滚蛋吧!肿瘤君》《煎饼侠》《驴得水》等影片再次以小(投资)博大,创造票房奇迹;同时,一批颇具文艺气质与艺术探索精神的影片,在收获不俗票房的同时,也得到口碑加冕,诸如《黄金时代》《十二公民》《狼图腾》《刺客聂隐娘》《喜马拉雅天梯》《长江图》《路边野餐》《百鸟朝凤》《七月与安生》……2017年,由张杨执导的《冈仁波齐》在前期发行不被看好的情形下,不仅在普通观众群产生反响,还引发创业圈、投资圈以及金融圈的强烈共鸣,很多人通过网络转发、线下包场等形式表达自己的喜爱。一部影片之所以成为黑马,便在于其出人意料之所在。但是,如果“黑马”在比赛初期,甚至在上赛道之前就被弃之不用,谁将为之负责?换句话而言,谁在一部影片还未与观众见面,或是项目初期时便为观众的喜好做了判断,甚至大胆预言了影片的生死?答案无疑是所谓的历史经验。商业电影与文艺/艺术电影,大众电影与小众电影,重工业电影与轻电影……这些本是为了增强类型、题材以及风格样式等辨识度的标签和指称,却常常沦为经验主义者的号令牌。这些经验如同计算机一般,结合着所谓的大数据,理性地计算着IP、流量明星以及视效的投入产出比,得出的结论自然是:观众就喜欢这样。黑马的出现,便是“不愿被代表”的观众向自以为是的经验主义者的一种警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观众。在投资渠道更加多元、影片类型逐渐丰富、影院系统渐趋完善等一系列利好条件下,我们的业界、媒界以及理论批评界无妨在经验面前稍作停歇,耐心地研究下我们的观众以及观众的情感诉求,通过分众、分层与分需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当代电影

《当代电影》(CN:11-1447/G2)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