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生态用地破碎度及演化机制——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作者:苏伟忠; 杨桂山; 甄峰生态用地破碎度演化机制长江三角洲

摘要:在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创建中,生态用地破碎特征及机制分析利于生态冲突、空间组织要素及模式辨识。基于生态用地和测度指标界定,在RS与GIS支持下采用土地利用矢量图描述近20年长三角地区生态用地破碎特征,并定量分析其与坡度、水面和人为干扰与补偿的关系。研究表明:破碎特征分中等破碎F1在浙西南山区,高破碎F2、F3,F2在江苏湖荡与山体林地,F3在浙江沿海岛屿与群岛,低破碎F4在通扬泰、苏南沿江、杭嘉湖和宁绍平原;破碎演化特征分PDR、MPR≥2的FR1、FR2减弱,PDR、MPR≤2的FR3、FR4增强,PDR≥2但MPR≤2的FR5、FR6增强;破碎特征是地域自然差异与人类干扰的结果。FR2、FR4、FR5主要在地形大于18度山地或面积大于1000公顷的湖泊和河口,FR1、FR3在沿江地形低的平原,FR6在沿海地形较陡的岛屿及群岛;FR1、FR3人为干扰久、强度大,FR4、FR5、FR6自然约束下人为干扰弱但趋增,FR2人为干扰弱且生态补偿力度大。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城市问题

《城市问题》(CN:11-1119/C)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