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主体的黄昏——文艺个人主体性的消解与主体间性转向

作者:金永兵个体自我主体性主体间性语言革命象征寓言意识形态幻象

摘要:从文艺复兴恢复了大写的“人”开始,个体自我意识就成为西方文学及理论的主要关注点之一。这一关注最终走上了两条道路,其一是消极的关注,它是以索绪尔语言学理论为基础,以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为代表的,对文本中作为写作主体的“自我”的分析剖离;其二是积极的关注,它是以文学上的浪漫主义和心理主义等为代表的对“自我”的书写。前者的问题在于将“自我”逐步消解在语言和阅读快感之中;后者的问题在于:一方面,没有看到“自我”永远不可能只是个体性的,它不可避免地要有杰姆逊和荣格等人极力强调的公共层面,另一方面,在新资本主义或后资本主义的工业社会中,文学表达的更多的是意识形态的幻象,这是“自我”的另一种消亡形式。因而,无论是从文学角度,还是从文学所依赖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上来讲,都亟待我们在其中重构一种“主体间性”。这种“主体间性”带来的和谐之美,有可能解决日益严重的文艺个人主体性的消解问题。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长江学术

《长江学术》(CN:42-1754/H)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季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长江学术》一贯秉承办刊宗旨,即以探索新世纪学术理想为己任,以中国语言文学研究为重点,兼及相关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研究,广纳世界各地精华,兼顾传统和现代,注重学术性、前沿性,力倡思想自由和学理发明,既重视理论,又强调实证,旨在学术的创新和拓展。

杂志详情